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读懂幽默背后的期待
创始人
2024-12-19 11:08:53
0

  近日,“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引发热议。针对备受诟病的大数据杀熟,一些年轻人尝试通过评论“哭穷”等手段反向驯化算法,如频繁表达“太贵了,买不起”“我不打算买了”等,建立所谓的“人设”,从而影响算法推送。有媒体报道,一名年轻人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发现机票价格从4309元降至1903元,降价超过了2000元。(见12月16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同样是点外卖,老用户获得的折扣比新用户少;在平台上订酒店,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购买视频网站的会员,收费待遇随手机型号而变化……近年来,“大数据杀熟”现象备受消费者吐槽。“千人千价”的背后,是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浏览记录、登录设备等个人信息进行差异化定价。尽管有关部门多次出手规制,但由于算法复杂隐蔽、消费者举证和维权难度大,大数据杀熟仍屡禁不止,而且不断衍生出“新套路”“新变种”。

  为了不再受窝囊气,年轻人开启了一场反击。据报道,除了“哭穷”外,他们或是在评论区“威胁”要卸载,或是频繁更换头像伪装成新用户,试图“绕晕”算法,隐藏自己真实的消费能力,以享受更大的优惠。这些“反向驯化”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幽默表达,折射出年轻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觉醒,也反映出他们面对“算法收割”的气愤和无奈。

  诚然,“反向驯化”或许在短期内有效,但可能很快就会被更精密的算法“识破”。况且,打击大数据杀熟不该是消费者的责任,仅靠个体的力量也远远不够。社会各方应读懂这场“行为艺术”背后的期待和诉求,致力于打破“算法黑箱”,构建更加公平、透明的价格秩序。

  根治大数据杀熟,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监管质效,推动企业公开定价算法模型,并及时弥补规则空白,进一步明确价格歧视的判定标准,厘清“合理营销”和“算法杀熟”的边界,在提高违法成本的同时,不断降低维权门槛和成本。对于各类平台来说,无论“新客”还是“回头客”,都应当一视同仁地做好服务,这是最基本的待客之道,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取胜的发展之道。(工人日报 陈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西宁迎来2025年首场降雪 1月4日,西宁市民众在雪中跑步。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1月4日,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积雪。中新社记者 马...
2024年我国全年地震灾害损失...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近日,中国地震台网发布“2024年度地震活动盘点”。2024年,我国全年地...
甘肃兰州:《风起大汉》沉浸式演... 1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中心《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内,演职人员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会客厅”吸引...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村的“大吴会客厅”吸引村民游客休闲游玩。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
200余件伊朗精美文物在新疆展... 12月1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在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
湖北襄阳积极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   中新网襄阳1月10日电 (张倩龙)连日来召开的襄阳市两会上,实施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工程、高水平推动...
探访南昌百年老字号照相馆:光影... 图为南昌国营真真照相馆的“相机博物馆”内摆放着多款该照相馆曾用过的照相机。它们虽然已经有些陈旧,却见...
2024年山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中新网济南1月24日电(孙婷婷 顾谦)山东省气象台24日召开春节天气通报会并发布2024年山东十...
跨年夜:长沙造雪狂欢迎接202... 12月31日晚,长沙文和友举办了一场怀旧跨年活动,现场通过20世纪80年代的歌舞表演伴随着人工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