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活化石”在00后的唱念做打中复活
创始人
2024-12-27 08:09:23
0

  大幕徐徐拉开,锣鼓声停,全场骤静,伴着一句清亮的嗓音,一身农妇装扮的青阳腔省级传承人章秀兰登台亮相,年轻演员们则在一旁观摩、记录表演要点……这是近日,安徽池州徽之韵青阳腔剧团排练演出《田家有杏不需梅》时的一幕场景。该剧系围绕池州市青阳县省级非遗项目“九华黄精”创作的青阳腔新剧目。

  青阳腔,是戏曲声腔,因发源于安徽池州青阳县而得名,有“戏曲活化石”之称,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抢救保护濒临失传的青阳腔,青阳县成立九华云水文化旅游传媒有限公司。这是以宣传、推广青阳腔为主业的地方国企,其下属的徽之韵青阳腔剧团(以下简称“剧团”)有主要演员十余人,除江进、章秀兰、高莹3位非遗传承人外,其余全是90后、00后演员。团队6年来一直致力于让青阳腔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20世纪80年代,青阳县启动青阳腔挖掘抢救工作,省级非遗传承人江进加入其中,奔走各地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藏品,整理文字稿件累计60余万字。与此同时,她坚持带领剧团送戏下乡。有一次,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时,江进在演出前不慎从台上摔下,经诊断为胸椎骨裂。康复后,她仍一如既往地坚持在展演一线。直到今年,年逾八旬的江进才在身边人的反复劝说下,暂停下乡工作。

  让00后青年演员柯敏印象最深的是, “江老师每次都是第一个到现场的,她会帮我们检查化妆道具、服装造型,每次我在台上唱戏,江老师总会在台下,或者是后台默默地看着,等唱完戏再帮我一点一点地分析改正”。

  正是在江进的指导下,剧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她的学生高莹接手了青阳腔传承“衣钵”,成为新晋青阳腔市级非遗传承人。据她介绍,剧团已经累计引进年轻专业演员20余人,安排“名师带徒”和“名师传戏”结对帮带10余人,年轻演员在非遗传承的实践中,摔打磨炼、深入研习、增长才干。

  “我们这一代青年,不仅要跟老艺术家继续学习、磨炼技艺,继承他们传习非遗的坚定决心,将自己‘立起来’,也要不断做好创新工作,结合新时代、新情况创新剧本。”高莹说。

  2018年,青阳县成立青阳腔博物馆,集中展示青阳腔研究成果、曲谱脸谱乐器道具、民间表演物件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窗口。“这些书签文创是以脸谱为原型创作的,比如这张脸谱上画着的一个‘孝’字,也是结合了青阳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柯敏当起解说员的角色,介绍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

  同年5月23日,柯敏第一次正式公开演出了青阳腔经典剧目《百花赠剑》,扮演角色“百花公主”。她至今记得,“那天是青阳腔博物馆正式开馆运营的日子,也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天”。

  柯敏起初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学习,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和考试入职青阳县文化馆,开始接触青阳腔,大概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慢慢摸到“门道”。“黄梅戏的音律跨度一般只有八度,青阳腔有十四度,很多时候没有停顿转折,需要直接从低音区拉到高音区”。对于柯敏而言,从黄梅戏转向青阳腔,无疑是一次专业转型。

  从开始接触到正式登台的3个月期间,她有过迷茫和焦虑,特别是刚开始学唱的那段时间,不仅声腔有问题,对角色的定位也总“差点感觉”。

  她在学校接触的角色,表演方式和风格更偏向“小旦”,活泼可爱一些,但“百花公主”角色背后的“闺门旦”艺术表现偏向沉稳。“戏曲分行当,不同行当甚至是同一行当间不同角色的表演方式有很大差别,好在老师们一直陪着我,鼓励我。”她回忆。

  如今,柯敏已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演出了上百场《百花赠剑》。如今,她是剧团团支部书记、青阳腔博物馆的讲解员,也是当地青年夜校青阳腔课程的特邀讲师。

  剧团里,还有一位90后“戏迷”传承人不远千里而来。

  康青龙的老家在四川绵阳,大伯是川剧演员,耳濡目染的他偶然听到一曲《天仙配》,便在心中埋下了学黄梅戏的种子。上初中时,他跟家人正式地提出学习黄梅戏的想法。家人起初并不同意,在他的坚持下,母亲终于陪着他来到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学习。

  “第一年是最难适应的,每周除了几节理论课,全是压腿、台步之类的基本功,几乎是天天泡在练功房。”缺乏“童子功”,让康青龙吃了不少苦头,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他只能倚着楼梯扶手,支撑着酸疼的双腿上下楼。

  毕业后,他辗转各类戏班舞台,在黄山表演时,被青阳腔学者、专业演员王为发现。“王老师觉得我的嗓音、外形条件很适合青阳腔,先后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做思想工作。”2019年11月,康青龙加入剧团,跟随江进老师学习青阳腔。

  “开始那段时间,都是学习一些传统经典剧目。”他最初接触的角色,是经典剧目《圆月桥》中的徐德言。不过,一段3分多钟的唱段,他足足花了一个礼拜才“啃”下来。

  康青龙和柯敏等青年演员一样,常年在演出一线,完成“安徽省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计划青阳腔专场”“戏曲进校园”“送戏进万村”等活动,还承担培训学员工作。剧团还围绕“脱贫攻坚”“廉政”等时代主题,结合地域特色及乡土文化,创作出以《凤出青阳》《狮子门传奇》《拆墙》为代表的现代小戏。

  团青阳县委书记林睿介绍,基于青阳腔的实际情况,团青阳县委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青年夜校”走进青阳腔等活动,推动青阳腔博物馆挂牌“全省共青团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协助对接安庆师范大学、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资源,打造青阳腔文创产品,让优秀传统文化接轨新潮流。

  陈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27日 04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西宁迎来2025年首场降雪 1月4日,西宁市民众在雪中跑步。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1月4日,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积雪。中新社记者 马...
2024年我国全年地震灾害损失...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近日,中国地震台网发布“2024年度地震活动盘点”。2024年,我国全年地...
甘肃兰州:《风起大汉》沉浸式演... 1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中心《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内,演职人员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会客厅”吸引...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村的“大吴会客厅”吸引村民游客休闲游玩。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
200余件伊朗精美文物在新疆展... 12月1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在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
湖北襄阳积极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   中新网襄阳1月10日电 (张倩龙)连日来召开的襄阳市两会上,实施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工程、高水平推动...
探访南昌百年老字号照相馆:光影... 图为南昌国营真真照相馆的“相机博物馆”内摆放着多款该照相馆曾用过的照相机。它们虽然已经有些陈旧,却见...
2024年山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中新网济南1月24日电(孙婷婷 顾谦)山东省气象台24日召开春节天气通报会并发布2024年山东十...
跨年夜:长沙造雪狂欢迎接202... 12月31日晚,长沙文和友举办了一场怀旧跨年活动,现场通过20世纪80年代的歌舞表演伴随着人工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