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 “双城记”再添新动能
创始人
2025-01-03 20:32:52
0

  今天(1月3日) 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5周年,就在上周,国家电网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这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工程西起四川甘孜,翻山越岭送达重庆,投运之后,提高了川渝电力跨省跨区互联互济能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添新“能”。

  总台记者 陈杨:就在几天前,四川的特高压电终于送到了重庆。川渝特高压工程西起四川甘孜,途经雅安、眉山等8个地市、区,一路穿越贡嘎雪山、折多山、瓦屋山等崇山峻岭,路径全长60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接近4800米,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交流工程。为了攻克高海拔地区的特高压传输,电力部门先后开展了145类科研和工程试验,首次攻克了多项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可以说这个电是穿越了“自然”和“技术”两个“无人区”来到重庆,非常地不容易。

  1000千伏的特高压电送到这里以后怎么进入千家万户?靠变电站的心脏:100万千伏安主变压器,这也是西南地区容量最大的变压器,共有6台在运行,3台为一组。它的体积接近两台双层巴士,重量高达500吨,相当于200~300辆小汽车的重量。这几台变压器,经历了2个多月的长途运输,前后历经4次换装换驳才来到重庆。四川来的1000千伏特高压电通过主变压器之后,会转换成500千伏,再经过板桥变电站,从这里输送到重庆各地。未来川渝特高压工程每年最高将为川渝两地输送35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

  铜梁变电站又是如何实现高效安全运行的?这就要介绍一下变电站里的几个安全卫士。鹰眼摄像头可以实现360度的全景监控并进行快速细节捕捉,旁边还有蓝色的“哨兵”,是无人机探测设备,可全方位探测3公里范围内的无人机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置,为变电站建立起一道“空中屏障”。

  在一台1米见方的盒子,里面装着变电站里最勤奋的“小蜜蜂”,巡检无人机。它平均每天自动巡视12架次,能够对全站中高层设备开展全覆盖巡视作业。在这里,工人不再需要爬上高处巡视,也有效解决了高层设备故障不易发现的问题。整个变电站有2座无人机机巢、5个鹰眼摄像头和200多个高清摄像头,它们可以对变电站进行联合智能巡检,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各种异常,所有数据都会实时传回主控室,也就是整个变电站的“大脑中枢”。同时,从大脑中枢发出的任何指令,设备都能够自行完成操作。比如,可以修改无人机巡视路线、远程操控任一变电站设备。以前人工作业要1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如今在主控室几分钟就能搞定,并且安全可靠。

  川渝特高压连接着四川、重庆的电源和负荷中心,未来还能解决川渝两地用电互保互济的问题,大幅增强了西南电网的系统稳定性,优化了用能结构。未来,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将进一步连“线”成“环”,构建西部大电网枢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强大的能源保障。

  交通走向一体化 紧密合作携手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五年来,两地紧密合作,像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这样的共建项目还有很多。两地也一直在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近年来多条出渝出川大通道加快形成,目前,成渝之间的第四条铁路——成渝中线高铁正在加紧建设,通车后,两地通勤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

  总台记者 李洪淼:成渝中线高铁的棋盘桥隧道,隧道内正在进行最后100米的掘进作业,预计在本月中旬将实现全隧贯通。该隧道全长2200米,采用钻爆施工法来施工,每天两个掌子面的掘进速度将达到6米左右。该隧道贯通后,这里也将成为成渝中线高铁首条贯通的长大隧道。

  除了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渝昆高铁川滇段等多条高铁也在加紧建设。今年上半年,渝厦高铁重庆段计划通车运行,届时川渝地区新增一条东向出海大通道。五年来,成渝两地紧密合作,基础设施内畅外联,轨道直通的双城时空距离不断拉近,省际铁路通道达6条。

  就在2024年12月24日,成渝城际“复兴号”动车组迎来开通4周年,日均开行数量从87.5对增加到102对;开行频次由每20分钟开出一列,缩短至平均每5到10分钟开出一列。家住重庆的李先生,每周都需要往返重庆和成都3到4次,高铁公交化为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乘客 李让洪:以前坐动车要两个多小时,现在复兴号高铁只需要一个小时多一点。车次也多了很多,从早到晚都有班列,出行选择多,非常便利。

  高速公路方面,目前,四川、重庆之间已建成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19条,到2027年将达到21条。在成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四川资阳段,记者看到,黄泥堰大桥的墩柱和盖梁施工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多根墩柱稳稳地扎根大地。

  蜀道集团高成内渝公司资阳代表处处长 黄琳珺: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方便沿途老百姓出行。加强成都、资阳、内江三大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项目也是连通成渝两地的第一条八车道高速,为经济合作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西宁迎来2025年首场降雪 1月4日,西宁市民众在雪中跑步。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1月4日,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积雪。中新社记者 马...
2024年我国全年地震灾害损失...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近日,中国地震台网发布“2024年度地震活动盘点”。2024年,我国全年地...
甘肃兰州:《风起大汉》沉浸式演... 1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中心《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内,演职人员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会客厅”吸引...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村的“大吴会客厅”吸引村民游客休闲游玩。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
200余件伊朗精美文物在新疆展... 12月1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在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
湖北襄阳积极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   中新网襄阳1月10日电 (张倩龙)连日来召开的襄阳市两会上,实施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工程、高水平推动...
探访南昌百年老字号照相馆:光影... 图为南昌国营真真照相馆的“相机博物馆”内摆放着多款该照相馆曾用过的照相机。它们虽然已经有些陈旧,却见...
2024年山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中新网济南1月24日电(孙婷婷 顾谦)山东省气象台24日召开春节天气通报会并发布2024年山东十...
跨年夜:长沙造雪狂欢迎接202... 12月31日晚,长沙文和友举办了一场怀旧跨年活动,现场通过20世纪80年代的歌舞表演伴随着人工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