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两会观察:“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向“新”而行?
创始人
2025-01-16 14:34:39
0

  中新网杭州1月16日电(林波 曹丹)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向“新”而行?近日,在浙江省两会期间,“智能教育”成为热议话题,政协委员呼吁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1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杭州开幕。 吴君毅 摄

  人工智能浪潮是全球性趋势。自2022年起,浙江省便启动了“人工智能+教育”的试点探索,至今已覆盖全省11个市,超过百所学校参与试点,2024年有6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效实中学校长孙立建议通过提升教育工作者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认知、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在教育模式的转型上发力等方式,重塑教育理念,重构教育生态系统。

  例如,开展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探索“教师+虚拟教师”“学生+虚拟伙伴”等智能时代的教育模式。

  与此同时,孙立还建议完善工作方案,推动学校稳步转型。具体为,制定试点校管理办法、构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有计划地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等。

  尤其是在构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上,他建议组建由专家领衔的团队,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设计层层递进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力梯度发展,“并依据新版《课程方案》,兼顾不同区域、不同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制定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评价体系,细化各项指标,便于一线教师操作实施”。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胡美馨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探索大多是技术性的努力,还较为缺乏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探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还不够充分,对人工智能时代人才需求趋势的把握还不够系统。

  针对这些问题,胡美馨建议,首先要组织跨领域跨学科的系列研讨活动,广泛邀请政府机构、人工智能行业、教育领域、哲学领域等各方专家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共同梳理思路,系统研究并科学描绘出人工智能背景下浙江未来所需的各类重要人才类型,进而勾勒出浙江教育发展的新图景。

  “基于该图景,我们需要明确浙江教育发展的工作路线,形成兼具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指引意见。同时,通过在全社会的系统宣传和推广,让民众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合作的愿景、了解社会发展的新领域以及人才需求的新类型。”胡美馨表示。(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西宁迎来2025年首场降雪 1月4日,西宁市民众在雪中跑步。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1月4日,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积雪。中新社记者 马...
2024年我国全年地震灾害损失...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近日,中国地震台网发布“2024年度地震活动盘点”。2024年,我国全年地...
甘肃兰州:《风起大汉》沉浸式演... 1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中心《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内,演职人员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会客厅”吸引...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村的“大吴会客厅”吸引村民游客休闲游玩。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
200余件伊朗精美文物在新疆展... 12月1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在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
湖北襄阳积极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   中新网襄阳1月10日电 (张倩龙)连日来召开的襄阳市两会上,实施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工程、高水平推动...
探访南昌百年老字号照相馆:光影... 图为南昌国营真真照相馆的“相机博物馆”内摆放着多款该照相馆曾用过的照相机。它们虽然已经有些陈旧,却见...
2024年山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中新网济南1月24日电(孙婷婷 顾谦)山东省气象台24日召开春节天气通报会并发布2024年山东十...
跨年夜:长沙造雪狂欢迎接202... 12月31日晚,长沙文和友举办了一场怀旧跨年活动,现场通过20世纪80年代的歌舞表演伴随着人工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