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国年|人民网评:中国年味 世界共享
创始人
2025-01-27 20:06:39
0

  灵蛇报新春,吉祥满世界。

  此时此刻,无论身在何处,炎黄子孙都默契开启了合家团圆的时刻。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凝聚不散的家国情怀,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文化纽带。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今年的春节,因为有了申遗成功的背景,而显得更加意义非凡。这既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全球文化多样性得到尊重与共享的美好见证。春节已不单单是华夏儿女传承千载的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生动缩影和重要象征。

  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有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新年音乐会、新春巡游、新年家庭日、新春庙会……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全球各地人民欢度春节,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正在热闹上演。从东方到西方,世界各地人们的心灵距离被不断拉近,共同触摸着五千年文明的脉动。中国春节正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世界也张开双臂拥抱中国春节的到来。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共鸣,为全球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一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核心载体,承载着技艺、经验及精神。它是被各地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实践、表现形式和知识技能,既包含了特定的技能、仪式等,还凝聚了独特的精神价值,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春节的成功申遗,使其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合共生等价值理念,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中国年”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折射出的是中华文化对世界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

  非遗,作为文化的瑰宝,跨越国界,架起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艺术没有国界,通过竹刻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魅力。”正如一位对留青竹刻技艺一见倾心的法国男孩所说,非遗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连接人们感情的纽带。黎巴嫩小伙当上“京剧练习生”,英国姑娘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非遗为媒,深深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与理解,书写着民心相通、相知相惜的佳话。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年味,世界共享,生动诠释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真谛。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希望了解中华文化。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借鉴各国有益文化,方能推动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思 睿 孟 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西宁迎来2025年首场降雪 1月4日,西宁市民众在雪中跑步。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1月4日,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积雪。中新社记者 马...
2024年我国全年地震灾害损失...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近日,中国地震台网发布“2024年度地震活动盘点”。2024年,我国全年地...
甘肃兰州:《风起大汉》沉浸式演... 1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中心《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内,演职人员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会客厅”吸引...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村的“大吴会客厅”吸引村民游客休闲游玩。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
200余件伊朗精美文物在新疆展... 12月1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在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
湖北襄阳积极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   中新网襄阳1月10日电 (张倩龙)连日来召开的襄阳市两会上,实施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工程、高水平推动...
探访南昌百年老字号照相馆:光影... 图为南昌国营真真照相馆的“相机博物馆”内摆放着多款该照相馆曾用过的照相机。它们虽然已经有些陈旧,却见...
2024年山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中新网济南1月24日电(孙婷婷 顾谦)山东省气象台24日召开春节天气通报会并发布2024年山东十...
跨年夜:长沙造雪狂欢迎接202... 12月31日晚,长沙文和友举办了一场怀旧跨年活动,现场通过20世纪80年代的歌舞表演伴随着人工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