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高巍:中国春节全球“圈粉”,“和”文化功不可没
创始人
2025-01-29 12:20:36
0

  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莫红娥 张东方)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春节为何能获得世界认可?接下来,应如何推动中国年进一步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近日,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高巍在做客“东西问·中外对话”时表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庆祝春节,这与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和”文化紧密相连。中国年要更好地走向世界,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经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的文化符号,吸引他们广泛参与,另一方面,也要在庆祝方式上与时俱进。

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民俗专家:中外共庆,推动了春节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来源:中国新闻网

  高巍指出,部分国家已将中国春节定为法定假日,并形成了独特的庆祝方式。这彰显出,春节具备被广泛认可的内在文化价值。“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相处等“和”文化,通过春节这一载体在全球传播,得到广泛认可。

  对节日和节气等习俗研究深有造诣的高巍会长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顺应天时,和二十四节气相呼应,这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春节,和立春对应,冬去春来,万象更新,这一概念让人满怀希望。

  每逢春节,无论相隔多远,人们都会踏上归乡之路。在高巍看来,这种对团聚的重视,正是 “和”文化的生动体现。每当春节来临,家人亲友团聚,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对过去的一年进行总结,对新的一年进行展望,从中获得强大的精神鼓舞,这是中国春节的一大特色。

  “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人们欢聚一堂,情感交融更为深厚,进而推动彼此互帮互助、相互扶持,携手迈向未来。这一点深受世界各地庆祝春节民众的认同,也使得春节成为一项极具美好前景的文化活动。”高巍说。

  随着时代发展,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巍发现,有的年轻人选择度假过年、有的给长辈“压岁钱”,还有的通过互联网体验外国庙会等。这些变化,为春节的传承以及进一步走向世界,创造了契机。

  在高巍看来,春节申遗成功,既有利于春节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也有利于中国汲取其他文化精华,进一步丰富自身内涵。

  据他观察,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舞龙舞狮表演、挂大红灯笼、吃饺子等文化符号,已成为在全球推广春节的载体。“通过这些娱乐项目,让大家对春节产生兴趣,愿意参与,这是第一步。”

  高巍还指出,在参与春节庆祝的过程中,其他国家的民众还能融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春节文化,推动春节更加现代化。

  “通过国际交流,把中国人的认知和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推广出去,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有助于中国人树立文化自信。”高巍说。(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西宁迎来2025年首场降雪 1月4日,西宁市民众在雪中跑步。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1月4日,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积雪。中新社记者 马...
2024年我国全年地震灾害损失...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近日,中国地震台网发布“2024年度地震活动盘点”。2024年,我国全年地...
甘肃兰州:《风起大汉》沉浸式演... 1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中心《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内,演职人员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会客厅”吸引...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村的“大吴会客厅”吸引村民游客休闲游玩。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
200余件伊朗精美文物在新疆展... 12月1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在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
湖北襄阳积极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   中新网襄阳1月10日电 (张倩龙)连日来召开的襄阳市两会上,实施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工程、高水平推动...
探访南昌百年老字号照相馆:光影... 图为南昌国营真真照相馆的“相机博物馆”内摆放着多款该照相馆曾用过的照相机。它们虽然已经有些陈旧,却见...
2024年山东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中新网济南1月24日电(孙婷婷 顾谦)山东省气象台24日召开春节天气通报会并发布2024年山东十...
跨年夜:长沙造雪狂欢迎接202... 12月31日晚,长沙文和友举办了一场怀旧跨年活动,现场通过20世纪80年代的歌舞表演伴随着人工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