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App年度报告刷屏 大数据真的懂你吗?
创始人
2024-12-30 13:56:30
0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谭瑱)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循环播放次数最多的歌”“最偏爱的美食”“熬得最长的夜是哪一天”“常用什么表情当嘴替”……年终岁末,各大App的用户年度报告如约而至。影音娱乐、美食外卖、社交通信、支付理财、交通出行……这些用户年度报告全方位覆盖日常生活,将用户一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并呈现出来。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这眼花缭乱的“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给贴的标签靠谱吗?刷屏了的年度报告背后有何隐忧?

  单位要求上交的年终总结还没动笔,但济南市民邱女士这几天已经拥有了好几份个人年度报告,报告都是由各大App帮她总结的。

  “最喜欢听的专辑是《最炫民族风》”“凌晨四点还在搜索失眠后如何补救”“理财中的你果断决策”……从音乐平台的听歌时长,到社交平台的搜索记录,再到购物平台的消费记录,这些年度报告内容记录了邱女士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

  让邱女士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你今年哪一天凌晨的时候,在搜哪一个话题”。她说:“会让你一下子想到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凌晨两三点钟,搜‘明天怎么才能没有黑眼圈,怎么补觉才能让自己精力更充沛’,一些挺有意思的瞬间。”

  各大App的个人年度报告内容并不复杂,包括用户访问App的频率、常搜内容、使用习惯等。平台借助大数据和算法,把用户的兴趣爱好、习惯偏好等内容进行数据化呈现,帮助用户直观地看到自己过去一年的成长轨迹。

  邱女士说:“看到年度报告也挺开心,相当于回顾自己这一年,它汇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自己关注不到,比如会总结今年的消费趋势、听音乐的风格。挺有意思的。”

  同时,平台也鼓励用户将这份报告分享出去,为了让用户主动分享年度报告,不少App都在呈现形式上下足了功夫。

  有外卖平台甚至借助AI生成技术,把用户年度数据融入到短剧之中,让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过足了瘾。

  有App以颁奖的形式呈现用户年度报告,比如有社交平台给经常熬夜使用的用户颁发“这夜蛮值得熬奖”,给兴趣多元的用户颁发“偷偷进步奖”。

  在一些用户看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数据比他人更了解自己的心思。

  南京市民刘女士说:“平时我听得最多的歌都有记录数据,蛮准的。像这样的记录,能够在年底回顾一下,比如会记录你深夜听过的最多的歌,或者年度关键词,会有一些感触。”

  事实上,年度报告里的每一项数据,都是用户一年来在App上留下的行为足迹。《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人均手机上网的单日时长为7小时15分钟。在线上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各平台记录的客观数据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映照。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认为,此类年度报告能引发用户情感共鸣,传播效果较好,已经成为一场年度营销盛事。

  他表示:“App的年度报告一方面可以让用户对这一年所发生的事件有一个回顾和梳理,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个性化体验的方式,并且通过可视化呈现的手段,让用户便捷地了解和掌握自身在这一年中所发生的各类行为。同时这种方式也是各大平台增强用户黏性,包括持续提高用户参与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营销方式。”

  作为一种创新的数字记录方式,各大平台的App年度报告总能在年末引领网络热潮,但与此同时,质疑声音也渐渐出现。某音乐播放平台近日推出了2024年度听歌报告。随后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称“年度听歌报告数据不准确”,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对此,该平台回复称,随机播放的歌曲也会计入在内,若账号有出借他人使用,也会导致听歌数据存在差别。目前听歌报告已生成,不支持更改重新生成。

  对此,济南市民邱女士也有相似感受,她告诉记者:“一些音乐软件或者视频软件,总结不是特别准确,可能只是根据我的播放列表推算出来我更喜欢哪一种类型,但是其实那种类型并不是我特别喜欢的,有的时候无意中点开的一些音乐,它就会根据这些播放习惯进行推算。”

  不少人认为,“没有人比数据更懂自己”,但在邱女士看来,她的日常偏好也非常容易受到平台算法推荐的干扰,这样一来,年度报告呈现出来的通常是她片面的生活。

  邱女士认为:“大数据现在还是会给我们造成一定的信息茧房。比如我平时稍微多看哪一些,它会根据我们的习惯推送,久而久之就会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世界。”

  吴沈括认为,再精准的数据也无法完全描绘出真实的自我,用户如果过于依赖这些报告,有可能会掉进大数据编织起的信息茧房当中。

  吴沈括说:“这些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层面的局限性,比如在大数据的汇聚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噪声和数据错误,它反映了我们部分生活的客观现实,但不一定是全部。我不鼓励陷于数据计算当中,人之所以为人,本身有很多情感因素,是非标准化的因素,所以依据过往的历史数据输出的运算结果,不足以或者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决策的全部依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贵阳楼宇上演灯光秀迎接20... 12月31日晚,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部分楼宇幕墙上演灯光秀,迎接2025年的到来。(无人机照片...
福建南平:白天鹅群悠游崇阳溪 图为野生白天鹅在建阳崇阳溪畔停留休息。黄杰敏 摄图为在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白天鹅在冬日暖阳下栖息畅游。...
探访青海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 12月21日,小朋友在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内了解青海特色面点。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12月21日...
舞剧《李白》香港上演 揭“20... 图为舞剧第二幕《将进酒——翰林别》中表现李白与奸臣抗争的表演。中新网记者 侯宇 摄图为舞剧第一幕《东...
2024黎平·中国侗年晚会上演 12月1日晚,侗族风俗展示《迎客之欢》。记者 瞿宏伦 摄12月1日晚,千人侗族大歌《丢歌不唱真可惜》...
四川2024年办好“退役军人最...   中新网成都1月3日电 (记者 刘忠俊)1月3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该省...
南京国际友谊公园色彩斑斓“染”... 12月9日,航拍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国际友谊公园,水杉、银杏、乌柏等树木色彩斑斓,与城市景观构成一幅秀...
走进江西龙南阳明心谷:探寻知行... 图为阳明心谷景区玉虚洞内保存的石刻。中新社记者 熊锦阳 摄图为阳明心谷景区玉虚洞内保存的石刻。中新社...
民众在“上海之巅”迎接2025... 1月1日清晨,民众怀着对新年的美好向往,在上海中心118层上海之巅观光厅迎接2025年第一缕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