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度过“16天” 布克奖作品《轨道》从另一种高度看地球
创始人
2025-01-14 21:34:58
0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应妮)2024年布克奖获奖作品《轨道》中文版新书日前在京首发。

  布克奖被誉为“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中译出版社在2022年引进《轨道》,于2023年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翻译和出版工作。

  该书故事背景放在了一座国际空间站,故事的时间线收束在这六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共同度过的24小时,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的运行规律是每24小时绕地球16圈,这也就意味着每90分钟宇航员们就经历了一次环球旅行,24小时中他们看见了16次日升16次日落,书中的16章节对应这“16天”。

  《轨道》中的六名宇航员性别、国籍不同,在国际空间站上也有各自的工作任务,每个人背后也有不同的故事,这给小说增加了可阅读性和故事张力。除了六名宇航员主人公外,《轨道》还有一名隐藏的主人公,那就是地球,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脆弱和壮丽。作者萨曼莎·哈维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创作前曾去观看国际空间站拍摄的照片,地球的样子令她惊叹不已。

《轨道》中文版新书发布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北京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坦言,这本书给他一种既陌生又亲切的感觉,它讨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即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和地球的关系以及地球和宇宙的关系,并把这个主题完全打开了,可以让读者在另一种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历史条件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作为译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庆新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的打磨尽量做到极致。他表示《轨道》整本书翻译下来是一种美学的享受,译者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感受,随时检索太空相关知识。作者从另一种高度看待地球,对人类社会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同时写法十分独特,整本书融合了科幻小说、自然小说、普通小说的因素,但无法用某一种题材来定义,书中描写的场景不断切换,恰如一首“美丽的散文诗”。(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贵阳楼宇上演灯光秀迎接20... 12月31日晚,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部分楼宇幕墙上演灯光秀,迎接2025年的到来。(无人机照片...
福建南平:白天鹅群悠游崇阳溪 图为野生白天鹅在建阳崇阳溪畔停留休息。黄杰敏 摄图为在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白天鹅在冬日暖阳下栖息畅游。...
探访青海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 12月21日,小朋友在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内了解青海特色面点。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12月21日...
舞剧《李白》香港上演 揭“20... 图为舞剧第二幕《将进酒——翰林别》中表现李白与奸臣抗争的表演。中新网记者 侯宇 摄图为舞剧第一幕《东...
2024黎平·中国侗年晚会上演 12月1日晚,侗族风俗展示《迎客之欢》。记者 瞿宏伦 摄12月1日晚,千人侗族大歌《丢歌不唱真可惜》...
四川2024年办好“退役军人最...   中新网成都1月3日电 (记者 刘忠俊)1月3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该省...
南京国际友谊公园色彩斑斓“染”... 12月9日,航拍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国际友谊公园,水杉、银杏、乌柏等树木色彩斑斓,与城市景观构成一幅秀...
走进江西龙南阳明心谷:探寻知行... 图为阳明心谷景区玉虚洞内保存的石刻。中新社记者 熊锦阳 摄图为阳明心谷景区玉虚洞内保存的石刻。中新社...
民众在“上海之巅”迎接2025... 1月1日清晨,民众怀着对新年的美好向往,在上海中心118层上海之巅观光厅迎接2025年第一缕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