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一碗索面看“筋道”乡村生活
创始人
2025-01-25 22:24:18
0

  中新社杭州1月25日电 题:一碗索面看“筋道”乡村生活

  作者 鲍梦妮

  春节前这段时间,是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石龙村村民吴粉罗和老伴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从凌晨忙到晚上,白天只有零散的休息时间,老两口一天可以制作30斤索面,但供不应求。“过年前我备了2800斤面粉,做出的索面都能卖完。”吴粉罗说。

  索面,色白、细长、煮熟后不用加盐是其独特性。过去,当地人以索面为最高礼遇,赠予过生日时年龄逢“十”的人。因筋道、久煮不烂,索面还被赋予“健康长寿”“继往开来”的寓意。

  和、揉、盘、拉、催面,是制作索面必不可少的五个步骤,也是吴粉罗过去三十余年的谋生“秘诀”。

1月18日,杭州富阳石龙村,吴粉罗在制作索面。 姚振羽 摄

  吴粉罗介绍,制作索面的最佳时间是每年10月至春节前。制作时需要充足的阳光日照,确保温度与湿度的统一。“基本上当天晚上和面,第二天早晨拉面,日上三竿晒面,日差三竿收面。再有经验的师傅,历时20多个小时完成十几道复杂的工序后,也只能做出一簸箕索面。”

  “急不得,也糊弄不得。”吴粉罗说。不过是一斤面粉、半斤水,但经其手,就能诞生别样风味与独特口感。她透露其中奥秘:“面不能揉太湿,黏在一起就拉不细、不筋道。但是什么程度算刚好,就凭感觉了。”

  就如索面的“秘诀”一样,“大道至简”正是中国乡村生活的底色。一面、三餐、四季中,石龙村村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面”也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愈有滋味。

  在村民吴利娟的记忆中,作为索面“衍生品”的“面头”,是一家人在艰苦年代里赖以生存的粮食。而现在,一碗精心炒成的“面头”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过午收面的时候,我们沿着细竹竿剪下晒干的面条。粘在竿子上的那一点也被晒干了,一捋就掉下来,那些就是‘面头’。”吴利娟说,过去“面头”占分量、没人买,基本由做面的人自己吃。她和兄弟姐妹就是吃着“面头”长大的。

  随着如今做面手艺精进,面条被拉得越来越细,即使到了“面头”处也只有薄薄一层。在“角色”上,“面头”也从果腹的“主力军”变为装点食材的“神来之笔”。

1月18日,杭州富阳石龙村,吴粉罗家中晾晒的索面。 姚振羽 摄

  例如在春季,一道“炒面头”是吴利娟家餐桌上的常客——打三颗鸡蛋,切一棵青菜、一根胡萝卜,再备上冬笋片、肉丝、青豆,油热后下锅爆炒至断生;另起锅烧油,将焯过水的“面头”下入锅中,煎至微出锅巴再倒入前述食材,一起翻炒调味出锅。这其中“面头”虽小,但对当地人来说却不可或缺。

  在村民看来,如同一碗索面的口感,大家的生活、村内产业的发展也在变得更加“筋道”、更有滋味。

  这些年,石龙村通过和美乡村建设、新建饮用水库等,面貌焕然一新,村里也陆续新建起一批居民房,村民日子安稳而幸福。

  2022年,索面制作技艺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年,石龙村将拥有100多年历史、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汤家自然村文化礼堂改造提升,并在其中增加农产品网络直播间、展示区和体验区,以推广特色农产品。

  “除了索面,灰汤粽、黑皮西瓜等都是村里的特色产品。近年我们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及农博会等大型展会,不断对外推广宣传,有效拓宽了销路,增加了百姓收入。”石龙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石茹萍说,“我们也在思考摸索创新,调整索面的制作时间,转变半夜开工的‘传统’,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学习、传承这门手艺。”(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贵阳楼宇上演灯光秀迎接20... 12月31日晚,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部分楼宇幕墙上演灯光秀,迎接2025年的到来。(无人机照片...
福建南平:白天鹅群悠游崇阳溪 图为野生白天鹅在建阳崇阳溪畔停留休息。黄杰敏 摄图为在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白天鹅在冬日暖阳下栖息畅游。...
探访青海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 12月21日,小朋友在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内了解青海特色面点。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12月21日...
舞剧《李白》香港上演 揭“20... 图为舞剧第二幕《将进酒——翰林别》中表现李白与奸臣抗争的表演。中新网记者 侯宇 摄图为舞剧第一幕《东...
2024黎平·中国侗年晚会上演 12月1日晚,侗族风俗展示《迎客之欢》。记者 瞿宏伦 摄12月1日晚,千人侗族大歌《丢歌不唱真可惜》...
四川2024年办好“退役军人最...   中新网成都1月3日电 (记者 刘忠俊)1月3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该省...
南京国际友谊公园色彩斑斓“染”... 12月9日,航拍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国际友谊公园,水杉、银杏、乌柏等树木色彩斑斓,与城市景观构成一幅秀...
走进江西龙南阳明心谷:探寻知行... 图为阳明心谷景区玉虚洞内保存的石刻。中新社记者 熊锦阳 摄图为阳明心谷景区玉虚洞内保存的石刻。中新社...
民众在“上海之巅”迎接2025... 1月1日清晨,民众怀着对新年的美好向往,在上海中心118层上海之巅观光厅迎接2025年第一缕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