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促发展 专家聚焦中国如何发力
创始人
2024-12-19 22:00:19
0

  中新社沈阳12月19日电(记者 刘亮 王景巍)面对内外复杂形势,中国如何以改革促发展?日前在沈阳举行的中国改革(2024)年会上,与会人士展开讨论。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看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的作用最直接、最突出。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在彭森看来,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些是周期性的,但更多是结构性的,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改革,比如,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指的是推进要素市场化的改革任务。

  “改革离不开开放,开放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鲜明的标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指出,开放是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多变,但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决心不变。

  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乐玉成指出,多年来,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加入WTO后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面对当前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封锁、脱钩断链等手段排斥中国于贸易体系之外,他强调,中国应逆流而上,坚持大步开放。

  今年以来,苹果公司等外企高管密集来华,乐玉成认为,这意味着外资企业中大多数依然看到中国大市场和中国发展前景,中国大门应该始终对他们敞开。在他看来,在加强与大国贸易合作的同时,中国还需要继续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加大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合作,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出口多元化发展,积极主动把中国对外开放提升至新高度。

  “科技革命是影响世界变局的关键变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过去中国的科技革命在外围,而现在正前所未有地进入前沿地带。新一轮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为特点,正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途径、注入新动能。

  王一鸣认为,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进步,但仍存在原创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学家偏少等短板。因此,要加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实现原始创新。同时,中国要从过去的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转向基础材料、元器件等领域的研发突破。(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浙江义乌商城集团:从未在墨西哥...   中新网义乌12月4日电(董易鑫)12月4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义乌商城集团...
广西一乡镇菜市场“打边炉”爆火... 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者 林馨 摄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
万人齐赴“上”赛道 上海民众开... 2025年1月1日,第十一届蒸蒸日上迎新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跑,超12000名跑友汇聚在充满奋进寓意...
江西庐山迎2025年第一缕阳光 1月1日,新年第一天,江西庐山迎来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风景秀美。(无人机照片)程鹏 摄1月1日,...
南京总统府景区门楼入口调整 12月17日,江苏南京,航拍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正门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12月17...
(新春走基层)探访南昌三江口早... 热闹的早酒集市给摊贩们带来了好生意,她们一边吆喝顾客一边备料。图为集市摊贩正在切牛杂。巫发阳 摄图为...
(新春走基层)2025年春运开... 图为正在候车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正在检票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南昌西站候车大厅。熊锦阳 摄图为动车...
(新春见闻)中国2025年春运...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现场书写的“平安”字候车。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书写的“招财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