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以法护航乡村全面振兴
创始人
2024-12-27 16:59:59
0

  中新网昆明12月27日电 (陆希成)记者27日从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获悉,《云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总结并固化该省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经验做法,从法规层面为乡村振兴构建制度保障。

  《条例》共分九章58条,由总则、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城乡融合、保障措施、附则组成。

图为市民在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品尝白族三道茶。 中新网记者 刘冉阳 摄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云南拥有独特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茶叶、中药材、咖啡、坚果等高原特色农产业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针对这一优势,《条例》提出,聚焦粮食、茶叶、花卉等重点产业,科学发展林下经济,提升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水平。同时,进一步推动实施开放型农业、加强边境沿线集镇和口岸建设,并通过打造“云品”国际品牌、推进“云品出滇”行动等,促进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规模、竞争力稳步提升。

  旅游业作为云南支柱型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条例》提出,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鼓励建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乡村旅游品牌目的地,提升乡村餐饮、民俗文化和乡村集市建设,培育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旅居产品,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人才支持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云南通过实施农业现代化、青年创业兴乡等三年行动,为乡村振兴有效提供人才、技术等支撑。为进一步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条例》从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机制出发,重点加强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医生、农业技术人才三方面的队伍建设,同时,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和保障机制。

  文化繁荣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连年来,云南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先后打造出普洱老爪箐创业村落、大理阿尼么村等一系列乡村文化阵地。在此基础上,《条例》对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乡村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等作出规定,为赋予乡村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提供法治保障。

  此外,《条例》对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优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城乡要素交换流动、村庄规划建设、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等作出一系列规定,以法治之力推动形成城乡互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新局面。(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浙江义乌商城集团:从未在墨西哥...   中新网义乌12月4日电(董易鑫)12月4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义乌商城集团...
广西一乡镇菜市场“打边炉”爆火... 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者 林馨 摄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
万人齐赴“上”赛道 上海民众开... 2025年1月1日,第十一届蒸蒸日上迎新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跑,超12000名跑友汇聚在充满奋进寓意...
江西庐山迎2025年第一缕阳光 1月1日,新年第一天,江西庐山迎来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风景秀美。(无人机照片)程鹏 摄1月1日,...
南京总统府景区门楼入口调整 12月17日,江苏南京,航拍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正门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12月17...
(新春走基层)探访南昌三江口早... 热闹的早酒集市给摊贩们带来了好生意,她们一边吆喝顾客一边备料。图为集市摊贩正在切牛杂。巫发阳 摄图为...
(新春走基层)2025年春运开... 图为正在候车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正在检票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南昌西站候车大厅。熊锦阳 摄图为动车...
(新春见闻)中国2025年春运...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现场书写的“平安”字候车。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书写的“招财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