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社会治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思想纵横)
创始人
2025-01-09 11:39:36
0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和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治理智慧和人文精神,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丰沛资源。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六尺巷里天地宽,一条小巷,见证了300多年前一段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佳话。相传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叫张英,他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因宅旁隙地发生纠纷,张家人向张英求助,张英在家书中这样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张家人收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吴家人受此感动也退让三尺。这样,就有了六尺巷的佳话。以让促和,以文化人,六尺巷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基层治理经验和智慧。今天,“六尺巷”经验被应用于司法调解之中,“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调解法有效引导矛盾双方互相礼让,在化解矛盾、消弭分歧、凝聚共识中经受了实践检验,得到了群众认可。2023年11月,“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是一门具有历史文化厚重感的大学问,其中遇到的很多现象和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社会治理的镜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核和治理智慧,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汲取养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礼之用,和为贵”的处世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追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理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等宝贵的思想资源,使之与现代社会治理实践相适应,不断夯实和增强现代社会治理的道德根基、法治意识。

  社会治理涉及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等多方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既需要刚性的制度保障,也需要柔性的文化滋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打牢社会治理文化根基的重要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整理、了解和利用,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之上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打造鲜明文化标志,以文化的感召力提升公众对社会治理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当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并不是对传统文化不加鉴别全盘继承,搞文化复古主义,而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把历经沧桑传承下来的治理智慧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一方面,注重技术赋能,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全景式呈现和立体化阐释,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注重协同发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内在联系、理顺协同机制、锚定协同发力点,在汇聚合力中让社会治理更显文化底蕴、更具人文关怀。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09日 09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浙江义乌商城集团:从未在墨西哥...   中新网义乌12月4日电(董易鑫)12月4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义乌商城集团...
广西一乡镇菜市场“打边炉”爆火... 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者 林馨 摄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
万人齐赴“上”赛道 上海民众开... 2025年1月1日,第十一届蒸蒸日上迎新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跑,超12000名跑友汇聚在充满奋进寓意...
江西庐山迎2025年第一缕阳光 1月1日,新年第一天,江西庐山迎来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风景秀美。(无人机照片)程鹏 摄1月1日,...
南京总统府景区门楼入口调整 12月17日,江苏南京,航拍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正门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12月17...
(新春走基层)探访南昌三江口早... 热闹的早酒集市给摊贩们带来了好生意,她们一边吆喝顾客一边备料。图为集市摊贩正在切牛杂。巫发阳 摄图为...
(新春走基层)2025年春运开... 图为正在候车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正在检票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南昌西站候车大厅。熊锦阳 摄图为动车...
(新春见闻)中国2025年春运...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现场书写的“平安”字候车。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书写的“招财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