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这一年)从黄沙漫天到蓝天常在
创始人
2025-01-13 20:47:26
0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3日电 题:从黄沙漫天到蓝天常在

  作者 阿力木江·托合提买买提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镇,是我的家乡。

  去年6月,我结束在上海的工作生活回到家乡,回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回顾过去这一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风沙少了,天更蓝了。

阿力木江在学习防沙治沙资料。张培及 摄

  记忆中的黄沙

  从小,我在沙漠附近的村子长大,风沙肆虐的日子仍记忆犹新。春秋两季,是风沙侵袭最多的时候,沙尘暴如同家常便饭,每个月都会来好几次,每次持续两三天。漫天的黄沙遮天蔽日,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沙土的味道。扫不完的沙砾,成了我儿时最深的印记。

  那时候,大家几乎看不到蓝天,即便是冬天,天空也是灰蒙蒙的。

  2019年,我考上上海的一所学校,毕业后留在那里工作。虽然上海的繁华让我开阔了眼界,但心中的那份乡愁却从未消散。因为路途遥远,加上工作繁忙,我回家的次数寥寥无几。

民众在沙漠空白区参与防沙治沙。张培及 摄

  归乡的决定

  去年6月,我回家探亲,看着年迈的父母,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再加上自己也到了适婚的年龄,于是毅然辞去在上海的工作,留在家乡,参与家乡建设。

  回到家乡后,我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大。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风沙少了,天空变得湛蓝湛蓝的,从秋天到冬天几个月来,晴天占到九成。

  时值冬天,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

  参与沙漠“锁边”壮举

  一个月前,我的家乡完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这项工程对家乡意义非凡,因为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家园。我有幸亲自参与了这项工程,和乡亲们一起终于把周长3000多公里的沙漠“围”了起来。

  沙漠空白区“锁边”的那段时间正是最热的时候,白天酷热难耐,晚上气温骤降。我们吃住都在沙漠里,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在改善环境,是在为子孙后代造福。

  每当站在沙漠高处沙丘上,看着一望无际的高立式草方格牢牢地锁住了黄沙,一股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即便是寒冬时节,吹来的风也变得温柔许多。

阿力木江与群众一起栽种草方格。张培及 摄

  绿色梦想的接力

  在家乡的这半年里,我认识到了风沙对家乡的危害,也渴望通过自己的智慧、勤劳和勇气来守护这片土地。

  我的父亲一辈子都在防沙治沙的路上,我决定要继承他的事业,为家乡的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家这段时间,每当看到朋友们在朋友圈里分享他们在皮山的照片和感受时,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因为我知道,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从黄沙漫天到蓝天常在,我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份变化,让我更加坚定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决心和信念。(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少年儿童2025新年音乐...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为加强京津冀区域校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美育活动的交流...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11月29日,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游客在园区远眺广州塔等城市景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
青海:民众观日出迎接乙巳蛇年 1月29日,大年初一,民众前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拉脊山顶,迎接乙巳蛇年第一个日出。拉脊...
(新春见闻)新疆少年乐队以国风...   中新社新疆奇台1月31日电(胡嘉琛)“月影羌笛怨秋风,耿恭疏勒入梦中……”14岁的包梓默手指在琴...
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开幕 图为一款名为“鲛子”号载人潜水器亮相展览现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图为展出的游艇停靠在三亚国际...
沈阳“文旅之王”大篷车开启冬季...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绍在大篷车里众多的特色文创产品。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
重庆民众解放碑听跨年钟声迎新年 2025年1月1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万民众齐聚于此,聆听新年钟声,记录跨年瞬间,共同迎接2025...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
四川邛崃:大同古镇摆起“长街宴... 图为传菜师傅端着丰富的菜品吸引游客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游客在长街宴上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