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传万年 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世界上最早稻米酒
创始人
2024-12-12 23:38:28
0

  中新网金华12月12日电(曹丹)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东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的稻米酒》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万年的上山米酒!”“世界上最早的米酒,名副其实了!”作为该项研究的合作成员之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难掩激动之情,连发两条留言。

浙江金华浦江县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外景。蒋乐平供图

  20多年前,在浙江金华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一粒埋在土壤深处的炭化稻米和几块掺杂了砻糠碎壳的陶片,揭开了沉睡万年的“上山文化”遗址面纱,将中国的稻作文明史前推至1万年前。

  经过多次考古挖掘,上山文化遗址被证实存在环壕、房屋建筑等定居证据和稻谷的收割、加工工具以及作为粮食储存、食用的迹象,因此被誉为“远古中华第一村”。

  酒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已然超越饮品范畴。然而,酿酒技术是何时起源、如何产生和发展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2021年,在距离浦江不远的金华义乌桥头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先民饮酒的证据。这一重大发现令上山遗址研究人员不禁思考:上山文化早期有没有酒?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家单位共同合作,从上山遗址采集了12件陶器残片进行微体化石提取与分析。

  研究发现,陶器残留物中含有多种植物淀粉粒,包括稻米、薏苡、稗草等,且许多淀粉颗粒表现出酶水解和糊化的迹象,表明存在发酵过程。

  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真菌成分,包括红曲霉和酵母细胞,这些真菌遗存与现代发酵产生的真菌形态高度一致。通过模拟传统发酵过程,并将实验结果与陶器样品中的微化石特征比对,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了上山遗址存在稻米酒遗存。

  种种证据表明,在稻米驯化早期阶段,上山先民已使用陶器酿造以红曲霉为主要糖化剂的稻米曲酒。这些酒精饮品可能在仪式性宴飨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可能是推动新石器时代中国水稻广泛种植、利用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山的驯化稻为酿造发酵酒提供了稳定的资源,加之当地温暖湿润的气候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这些都加速了酒精发酵技术的发展。”蒋乐平说,“世界上最早的稻米酒出现在上山,并不令人意外。”(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少年儿童2025新年音乐...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为加强京津冀区域校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美育活动的交流...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11月29日,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游客在园区远眺广州塔等城市景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
青海:民众观日出迎接乙巳蛇年 1月29日,大年初一,民众前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拉脊山顶,迎接乙巳蛇年第一个日出。拉脊...
(新春见闻)新疆少年乐队以国风...   中新社新疆奇台1月31日电(胡嘉琛)“月影羌笛怨秋风,耿恭疏勒入梦中……”14岁的包梓默手指在琴...
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开幕 图为一款名为“鲛子”号载人潜水器亮相展览现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图为展出的游艇停靠在三亚国际...
沈阳“文旅之王”大篷车开启冬季...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绍在大篷车里众多的特色文创产品。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
重庆民众解放碑听跨年钟声迎新年 2025年1月1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万民众齐聚于此,聆听新年钟声,记录跨年瞬间,共同迎接2025...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
四川邛崃:大同古镇摆起“长街宴... 图为传菜师傅端着丰富的菜品吸引游客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游客在长街宴上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